排卵期怎麼算 五種自測方法簡單準確

本文已影響3.08W人 

排卵期怎麼算 五種自測方法簡單準確

卵子排出是什麼感覺

如果你有這些感覺,那麼很可能是正在排卵或剛剛排卵了。

1、下腹疼痛

成熟卵子從卵巢表面排出,要衝破包裹卵子表面的一層薄膜濾泡。卵子排出時,濾泡內少量液體,就會流入盆腔最低部位,造成少量出血,因此,會有一側下腹部疼痛現象發生,不過幾小時後就好了。

2、陰道分泌物增多

大多數女性會白帶增多。隨着排卵期臨近,陰道分泌物逐漸的增多,呈現稀薄乳白色;至排卵期分泌物量明顯增多,並呈水樣透明清亮,會感到陰部潮溼滑溜,出現雞蛋清樣的條狀粘液。

3、子宮出血

卵巢除了排卵,還兼管着內分泌激素的分泌。排卵前後因爲體內雌激素分泌量的波動,導致少量子宮出血,叫做排卵期出血。

4、體溫稍高、乳房脹痛等

有些女性會出現體溫稍高的現象,一些女性在排卵期還會出現乳房脹或乳頭痛,有時簡直不能觸碰乳頭。

排卵期的計算方法

一、阿基諾法

阿基諾法也稱數學公式法,即從月經週期的最後一天(也就是下次月經開始的第一天)往前推14至15天就是排卵日。如果下次月經來潮的那天爲第N天,那麼這次的排。

卵日就是第N-14天。雖然月經週期的長短每個人有所不同,即使同一個人各個週期長短也不盡相同,但大多數人黃體期的壽命是14天,這是恆定不變的,月經週期的變化是由於卵泡期不同造成的。所以我們可以用數學公式法簡單預測排卵日。

二、宮頸黏液法

宮頸黏液在整個月經週期中都會出現,而且它有着微妙的週期性變化。我們知道子宮頸的內膜腺細胞能分泌粘液,黏液的分泌量及其化學物理性質有明顯的週期性變化。月經剛過,黏液分泌量也逐漸增加,並逐漸變得稀薄而透明,類似蛋清,在排卵前達到高峯,也可以這樣說,黏液量最多的一天,排卵的概率最高。此時,用手指伸入陰道深處,沾一些從子宮頸流出的黏液,可以將黏液拉成細絲長達10釐米而不斷。排卵後,在孕激素的作用下,黏液的分泌量顯著減少,稠厚而渾濁,延展性差,拉絲時容易斷裂。瞭解粘液的變化規律,若每晚對黏液狀態進行觀察並記錄下來的話,你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的排卵日。

三、中間痛法

有的人在兩次月經的中間,恰好相當於排卵前的時間裏,下腹部有疼痛的感覺,稱爲中間痛或排卵痛。有專家曾調查,有97%的中間痛是在排卵前感覺到的,因此,如有中間痛,則可以認爲24小時內將發生排卵。這個方法對有的人來說,可能是最簡便易行的辦法,缺點是有一小部分人沒有中間痛,不能用此法。

四、基礎體溫法

所謂基礎體溫是指清晨醒來,身體保持安靜,心情也處於平靜狀態時的體溫。在月經週期中,基礎體溫呈週期性變化。在月經後及卵泡期基礎體溫較低,排卵後因卵巢有黃體形成,產生的孕酮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上升0.3-0.5℃,一直持續到經前1-2日或月經第一日,體溫又降至原來水平。由於人的體溫會因爲一些原因而變化,所以在測定時,必須有正常的生活規律,每天的睡眠應保持在6小時以上,且每天測量時間要大致相同。具體方法:每晚臨睡前將溫度計甩到刻度下,次日醒來,不活動不說話,拿起溫度計,放在舌下,含測五分鐘。應從月經的第一天(即經血來潮的那一天)開始測量。將逐日測量的體溫記錄下來做成一個基礎體溫表。也可以到醫院購買一張專門的基礎體溫表格,按說明將體溫一一標上。正常月經週期,將每日測得的基礎體溫畫成連線則呈雙相曲線。若無排卵,基礎體溫無上升改變而呈單相曲線。正常排卵婦女,體溫升高後應持續12-14日。這張表格作用可是不小。可以用來指導避孕與受孕,協助診斷妊娠,協助診斷月經失調。基礎體溫上升4日後可肯定已排卵,此時至月經來潮前的10日稱安全期。基礎體溫上升前後2-3日是排卵期範圍,易受孕稱爲易孕期。如果你掌握了這個規律,可以很好的指導避孕及受孕。

五、測尿法

可在醫生指導下B超監測卵泡,當卵泡達1.8釐米左右時,測尿LH,每2-4小時一次,出現跌峯時可認爲是尿LH峯。排卵在峯值出現後的12-24小時內。如果不方便監測卵泡,可以結合以前的月經週期,在預計排卵的前兩天,測尿LH,開始間隔的時間可以較大,當尿LH值明顯上升時,可以間隔2-4小時監測一次。此方法爲半定量性質,操作簡單,經濟,無損傷,便於自我監測。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