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人口數據出爐 多城人口增量“斷崖式”放緩

本文已影響2.51W人 

在全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的背景下,人口主要流向的大城市去年增長也大幅放緩。

3月29日,西安市統計局發佈《西安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2年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1299.5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29萬人。這與2021年增長21.01萬人相比,下降較大。

第一財經梳理統計,在已經發布去年人口數據的15個大城市中,大多城市人口增長相較往年有明顯減緩。其中,成都更是在往年年均增長數十萬的情況下,增量降到10萬人以下,創下本世紀以來年度人口增長最低。

人口增量斷崖式下滑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西安市2020年人口總量達1295.29萬人,比2010年增加448.51萬人,增幅52.97%。也就是說,從2010年到2020年,西安常住人口年均增長近45萬人。2021年,西安常住人口增長21.01萬人,2022年增量幾乎減半。

不只西安,成都、鄭州、杭州等中心城市下滑也明顯。鄭州和杭州“七人普”相較“六人普”分別增加397.41萬和323.56萬。在這10年間,年均增長都在30萬人以上。但是,去年鄭州和杭州分別增加8.6萬和17.2萬人,增量均下降約3成。

成都去年的人口增幅下滑最大。3月27日,成都市統計局發佈《關於2022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數據的公告》(下稱《公告》),《公告》顯示,2022年末,成都市常住人口爲2126.8萬人,比2021年增加7.6萬人,增長0.4%。

在過去10多年,成都人口急劇膨脹,“七人普”相比“六人普”常住人口增加581.89萬人,年均增長約58萬,2021年成都常住人口增加了24.5萬人,2022年的增數竟然下降到10萬人以下。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成都市統計年鑑發現,除了2022年,進入新世紀以來的20多年,成都僅2007年人口增長在10萬人以下,當年成都常住人口125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4萬人。也就是說,2022年成都人口增長是本世紀以來最低。

人口增長放緩的情形在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第一財經梳理了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等主要中心城市的人口數據,在已經公佈人口數據的15個城市中,僅有合肥和蘭州的人口增量有所增長,2021年合肥和蘭州分別增長9.6萬和1.25萬人,2022年分別增長16.9萬和3.1萬人。

15城人口數據出爐 多城人口增量“斷崖式”放緩

截至目前,杭州、鄭州、西安和南昌人口增長超過10萬人,南京、蘇州、寧波和廈門等東部沿海城市增長僅幾萬人。4個直轄市中僅重慶增長了0.91萬人,其餘皆負增長。相比較來看,重慶“七人普”比“六人普”增加了320.8萬人,年均增長32萬人。

上海市人口學會會長、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原院長丁金宏向第一財經表示,大城市人口增長放緩大背景是人口進入低增長或者負增長,當然中西部省會城市對周邊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這種情況下很難說不受去年疫情的影響。因此,去年大城市人口增長放緩的原因應該是疫情短期因素和生育率走低的長期因素導致的。

國家統計局年初公佈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較上年末減少85萬人。中國人口自196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另外,截至目前,從已經公佈去年人口的數據25個省份來看,18個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爲負。

大城市將告別人口膨脹?

長期以來,人口加快往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流動,大城市成爲吸聚人口的主要承載地。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應基本沒受人口增長減緩和人口結構改變的影響,省會城市、東部沿江、沿海地區人口10年來增長迅速。

最近幾年各地實施的“強省會”戰略,人口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目標。比如,昆明提出,到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將增至1200萬。長沙則提出2026年常住人口突破1200萬人。2021年昆明和長沙人口分別是850.2萬和1023.9萬人。

但是,從這兩年的數據來看,無論是中西部省會城市還是東部沿海發達城市,人口增長明顯放緩,是否意味着大城市已經走過人口急劇膨脹期,未來將告別高增長?

丁金宏表示,在前兩年的疫情之下,一部分勞動力沒有轉移出來還留在農村,目前大城市就業還不充分,如果經濟形勢恢復好轉,就業機會增加,這些人口又將流向城市。因此,大城市明年的人口增長可能還是比較多。

不過,丁金宏認爲,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增長速度會從快速增長走向相對緩慢的增長,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另外,隨着區域內的多點發展,人口也會走向均衡化。當然,相對比之下,大城市仍然對人口的吸引具有比較優勢。

實際上,人口和城市急劇膨脹也帶來諸多問題。隨着大城市不斷擴張,中央多個文件就對城市擴張進行約束。這在最近兩年出臺的區域規劃中也體現明顯,而且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正在致力於中心城區的人口疏解。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要求,推進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嚴控中心城市規模無序擴張。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業功能,支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健全城鎮體系,依法依規加強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

目前,中國有7個超大、14個特大、14個Ⅰ型大城市、70個Ⅱ型大城市。在這一格局中,處於低等級的城市往往都有向上提級發展的目標,同時一些後發城市仍處於城市化加速階段,人口仍在集聚。因此,未來一部分城市可能仍將保持一定的增量。

丁金宏表示,相當長時期以來,人口增長已經不是主要靠人口出生自然增長。快速城市化過程中,機械增長(指通過人口遷進遷出形成的人口變化)將取代自然增長。未來城市化後期,人口變動主要是在城市之間遷徙。而人口的進入首先基於經濟發展的影響,有更多的就業機會纔會吸引更多的人口進入。

(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