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明蛋白質分離鑑定新技術 可診斷早期癌症

本文已影響2.21W人 

癌症越早發現越好。但越早期的癌症標記物濃度越低,檢測難度超過大海撈針。最近,我國科學家發展出了多種蛋白質分離鑑定新技術和新方法,為癌症的早期診斷研發出了新“利器”——可將目前癌症標誌物篩選的檢測靈敏度提升1000倍以上。

科學家發明蛋白質分離鑑定新技術 可診斷早期癌症

如果把一毫升人的血液放大到海洋這麼大,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就像大大小小的魚群一樣遨遊其中。與癌症早期診斷相關的蛋白質其含量極低,就好像海洋中品種極其珍稀的幾條小魚。由於被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大魚群”所掩藏,因此很難被發現。

自2007年起,在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專案的支援下,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玉奎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基於多維陣列色譜的高濃度蛋白質去除技術,可以將海洋中數量眾多的“大魚群”全部清除,只留下各種“小魚群”,從而降低了癌症標誌物的篩選難度。

然而,即使去除了“大魚群”,“小魚群”也達數萬種之多。怎樣找到特定的與腫瘤早期診斷相關的那群“魚”?科學家又設計出了一系列新的“誘餌”。他們根據癌症早期診斷標記物的分子特點,設計出奈米材料、磁性材料等功能化新材料,有選擇性地讓這類蛋白質能乖乖“上鉤”,從而幫助醫生儘早判斷病人是否患有癌症。

目前,利用這些新技術,科學家們不僅可以鑑定出人的血液、肝臟等組織中更多的蛋白質,而且發現了與肝癌密切相關的磷酸化肽段、與大腸癌診斷具有高靈敏度(100%)和高特異性(96.77%)的糖蛋白等,均有望作為癌症早期診斷的標誌物候選分子用於臨床研究。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