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角龍:蒙古小型恐龍(長1.2米/頸盾短且平坦)

本文已影響8.97K人 

扁角龍是一種角龍下目恐龍,誕生於7500萬年前-72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體長普遍只有1.2米而已,屬於小型植食性恐龍之一,它的外形和弱角龍非常相似,不過它的顱骨更大,擁有着非常尖銳的鸚鵡鳥喙狀嘴巴,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國發現的。

扁角龍的體型

扁角龍:蒙古小型恐龍(長1.2米/頸盾短且平坦)

扁角龍被認爲是弱角龍的一個變異品種,所以它和弱角龍一樣都是小型角龍下目恐龍,體長僅僅只有1.2米,在目前已經發現的770多種恐龍中排到了628位,大小還不如現代的一隻山羊大,僅僅類似於可汗龍、異齒龍以及何信祿龍等微型恐龍。

扁角龍的外形特徵

扁角龍:蒙古小型恐龍(長1.2米/頸盾短且平坦) 第2張

扁角龍基本上和弱角龍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有它的顱骨更大。扁角龍和弱角龍一樣都是頸盾非常短且小,沒有像三角龍、五角龍那樣長出突起的顴骨刺和額角刺等,所以它們的種名含義也叫做“平坦的有角面孔”,和大部分角龍下目恐龍一樣,扁角龍也是擁有着非常尖銳的鸚鵡鳥喙狀嘴巴,以及粗壯等長的四肢。

扁角龍的生活習性

扁角龍:蒙古小型恐龍(長1.2米/頸盾短且平坦) 第3張

扁角龍生存於白堊紀末期,屬於羣居性恐龍,在當時開花植物並不是非常盛產,反而是有韌性且堅硬的蕨類植物、蘇鐵、松柏類等都非常多,所以扁角龍可能與同時代的植食性恐龍一樣,都是以低矮植物爲食的,這也得益於它的鳥喙狀嘴巴,能夠輕易的切斷植物的纖維和根莖。

扁角龍的化石發現

扁角龍:蒙古小型恐龍(長1.2米/頸盾短且平坦) 第4張

扁角龍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蒙古國發現的,所以扁角龍的種名全稱也被稱爲韃靼扁角龍,於2003年進行了命名和描述,由於扁角龍的骨骼非常像是弱角龍,所以將其納入了弱角龍科或者新角龍類,甚至有人認爲它屬於弱角龍的一種變異個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