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捐精過程看法

本文已影響1.28W人 

大學生捐精過程看法

大學生熱衷捐精引熱議 專家憂倫理風險“補償只是小錢”

《大學男生熱衷捐精》出街後,引發大量討論。有人“垂涎”3000元營養金,有人擔心發生現實版《雷雨》存在倫理風險。

權威專家明確表示,這點“小錢”對捐精者的付出而言根本不算報酬,我國在倫理方面的措施也很全面。

如果兩個人遇上了,愛到死去活來才發現原來彼此的父親是同一個人,那多淒涼啊! 周姨

捐精所生的小孩與自己的孩子結成夫妻?有點好笑!你以爲是拍戲嗎?可能性那麼小的事。暨南大學學生林汨聖

問:有些拒絕捐精者最主要的擔憂在於以後自己的孩子會和自己的孩子結婚。或者以後某一天孩子上門來找親生父親了怎麼辦?

答:一個供精者的精液最多隻能提供給5名婦女受孕。我覺得即使5次都受孕成功,在13億多人口的大國,這5個孩子相遇並相愛的機率微乎其微。

以後是否有孩子上門找爸爸的情況?目前我們國家採取的是“互瞞”的方式,小孩子本身不知道自己是捐精出生的,就連醫生也不知道是哪位捐精者。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80萬人左右的社區,一個供精者生出25個孩子,其後代結婚的機率已經幾乎可以忽略。

記者採訪發現,對於捐精,老一輩有所牴觸,年輕人較爲接受。廣東省人類精子庫負責人唐立新主任昨日表示,市民不用擔心《雷雨》情節,中國是控制最嚴格國家之一。#p#副標題#e#

應該捐:

孩子成夫妻?又不是拍戲

暨南大學建築系大三的林汨聖同學捐過血,也在電視上看過捐精的信息。聽說有的同學怕捐精所生的小孩與自己未來的孩子結成夫妻,林汨聖覺得這種擔心有點好笑:“你以爲是拍戲嗎?可能性那麼小的事。”

如果精子庫像捐血那樣開流動捐精車進校園,相信不少人都會去捐贈。

從事服務業的荊先生認爲,大學生可以嘗試一下,不但可以賺錢,而且可以幫人。不過精子庫的管理與安排是否合理以及倫理問題等應該和捐精的大學生交代一下,比較好。

不該捐:

概率小不等於不存在

“如果兒子徵求我意見,我肯定不同意。”退休5年的周阿姨覺得,概率小不等於不存在。“如果兩個人遇上了,愛到死去活來才發現原來彼此的父親是同一個人,那多淒涼啊!近親結婚生下了有缺陷的孩子,那整個家族的素質就大大下降了。”

56歲的成叔表示,“如果他要去,我不主張,也不反對。”至於小概率事件,成叔說不會擔心:“捐者受者都互不相知,不知道就不去理會了。”

精子庫:

未設上限鼓勵大學生捐精

廣東省人類精子庫負責人唐立新主任表示,實際上並沒有對各校的捐精總額設立“上限”,他們仍然非常希望各高校的大學生繼續積極支持這項公益事業。捐精可助人,他呼籲更多熱血男兒參與捐精。

近年來,我國人羣不孕不育發生率維持在10%左右,且城市人羣發病率不斷走高。這使得“借精生子”業務供不應求。如今,全國僅有十家精子庫,不少省份尚未建立自己的精子庫,而廣東也只有一家。一份只能讓五名女性成功受孕,其中有不少樣本的份額已用完。

唐立新表示,目前美國每年依靠供精輔助生殖技術出生的孩子大約爲2萬—3萬人,中國依靠該技術出生的孩子數量遠低於美國,應該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p#副標題#e#

有擔憂:

會出現《雷雨》情節

針對網友及部分大學生的憂慮,唐立新解釋,“中國發展這項技術沒有外國時間長,因此是非常謹慎的,幾乎是全世界在這一方面要求最嚴格的國家。按照國家衛生部的規定,一個供精者的精液僅能讓5個婦女成功受孕,而多數國家執行的是一個供者的精液供10個左右婦女使用。”

唐立新表示,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一個80萬人左右社區,一個供精者生出25個孩子,其後代結婚的機率已經幾乎可以忽略。“在數學上是不可能等於零的,但是概率極低。”

據瞭解,除了控制使用者的數量之外,中國的一些規定也與歐美國家稍有差別。如歐美國家對於捐精者的年齡限定爲18歲~40歲,而中國將捐精者年齡控制在22歲~45歲之間。

網友說:

哇!在哪?我去!

無需辛苦勞動,把“快感”變現就有3000元到手,男生們猛然發覺自己“浪費”了許多錢,躍躍欲試“求地址”,女生們紛紛表示羨慕嫉妒恨。網友無間-7轉發微博說:“哇!在哪?我去!”

感嘆零成本高回報的“生財之道”之餘,不少網友擔心小概率事件降臨頭上,上演現實版《雷雨》怎麼辦?微博網友AnsoN_駱說:“其實我很難想象,那些人以後帶着老婆孩子出去,在街上碰到一個跟自己小孩一模一樣的小朋友會有什麼反應。”#p#副標題#e#

要支持鼓勵大學生捐精

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人類精子庫管理學組組長陳振文,昨日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捐精流程繁瑣3000元不算報酬

記者:廣東精子庫捐精者95%以上是大學生,您有什麼看法?

陳振文:捐精是一項公益事業。目前,捐精者中絕大部分是大學生或者大學畢業生,這是因爲他們正值青壯年,身體條件較好,接受新事物的熱情較高,也比較熱衷於參加公益事業。對於大學生捐精我是支持的,更應該鼓勵。

記者:合格者的供精次數一般爲10次左右,每隔5~10天捐精一次,每次結束後立即給錢,全程下來可獲3000元左右的補貼?有學生把捐精當成一份“兼職”。

陳振文:我們不能把這理解爲兼職,也根本談不上報酬。捐精一般需要10次左右,順利的話在3個月內完成,加上體檢時間大約兩個星期,完成整個過程需3個半月。如果捐精期間遇到感冒、出差等情況,要適當推遲採精時間,但捐精必須在6個月之內完成。當精液凍存6個月後,捐精者還要前往精子庫再次抽血複查,以確保捐精者身體健康。這項檢驗合格後,凍存的精液纔可以投入使用。

這是捐精的流程,一般來說整個過程下來需要9個月左右時間,需要跑十幾次,交通費、誤工補貼費等各項補貼3000元左右談不上是報酬。如果僅僅是爲了報酬,大學生可以去做家教。#p#副標題#e#

捐精檔案夠3代人查詢近親關係

記者:有些拒絕捐精者最主要的擔憂在於以後自己的孩子會和自己的孩子結婚,或者以後某一天孩子上門來找親身父親怎麼辦?

陳振文:目前在倫理方面的措施很全面。根據規定,捐精者一生只能在一個人類精子庫中捐精,合格的精液只向衛生部批准的生殖中心提供,一個捐精者的精液最多隻能提供給5名婦女受孕。即使5次都受孕成功,在13億多人口的大國,這5個孩子相遇並相愛的機率微乎其微。

此外,提供精子給不育患者時,生殖中心就已與對方簽署好知情同意書。其中一條是,孩子結婚前,家長鬚去做婚前排查。也就是說,假如女方是借精出生的,就要去查對象的父親是否有過捐精記錄,確保男女雙方沒有血親問題。捐精檔案會保存相當長的時間,夠3代人查詢有無近親關係。

而對於以後是否有孩子上門找爸爸的情況,目前我們國家採取的是“互瞞”的方式,小孩子本身不知道自己是捐精出生的,就連醫生也不知道是哪位捐精者,只有精子庫中心有數據。精子庫中心根據捐精者和接受者都不願意公開的意願,將爲雙方保密。

記者:目前我國捐精工作方面遇到的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陳振文:目前捐精的人數不多,歸根結底還是個觀念問題。改變觀點需要提高文化認知水平也需要宣傳,但是目前,捐精不好大張旗鼓的宣傳。比如獻血,很多人會大聲說我今天去獻血了,但沒人會大聲說我今天去捐精了。獻血可以鼓勵領導自上而下帶動一批人積極參加,但是捐精不可能這麼做。

目前來看,捐精大多是在同伴之間交流和宣傳,老百姓也需要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所以,我希望媒體正面引導捐精的問題,大學生目前是捐精的主力軍,要支持和鼓勵他們,不要打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